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几何图形的世界

每一代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青春,当青春远逝的时候,能够重新走回青春,实属不易。

 
 
 

日志

 
 

舌尖上的记忆  

2012-06-16 17:19:37|  分类: 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舌尖上的记忆 - 几何图形的世界 - 几何图形的世界
 
 

一次看完晚间新闻,偶然把频道翻到中央一台,看到正在热播中的《舌尖上的中国》,尽管已是深夜,但我还是被节目深深地吸引住了。后来有人称这档节目让人“流完泪水流口水”。

 

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纪录片在“勾人馋虫”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好多网友在网上说,他们在深夜看这部纪录片时,垂涎不止,更流下感动的泪水。这些朋友没有夸张,晚上看《舌尖上的中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自虐精神?”纪录片里的传统美味看的让人垂涎三尺,找点东西解解馋?马上就要睡觉,对健康不利;不往嘴里填些东西吧,那饥肠辘辘的感觉还真不好受。

 

曾经有人说过,人们的记忆大多都是储存在味蕾上的。我觉得此话一点不假。人们往往吃到某些食品,很快就会联想到小时候妈妈做的食品。一种食品就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很多海外华人,一回到祖国,除了马上想见到朝思慕想的亲人外,还想的就是马上去吃一吃小时候吃过的食品。我们那时在北大荒,生活那个艰苦是让现在的人无法理解的,吃粗粮,没油水,肚子整天俄的咕咕乱叫。大家躺在炕上没事干,就精神会餐——从家家户户的基本早点:泡饭酱菜开始到上海家喻户晓的“四大金刚”,大家胡吹海侃,说过也就算吃过了。更神的是竟有人可以把南京路从外滩的德大、东海西餐社的特色西餐开始一个不拉地说到静安寺附近王家沙的蟹粉小笼,林林种种,涵盖南京路上所有特色餐饮,就在那时,我们就会像现在看《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流完泪水流口水,流泪水——由此及彼,家乡的特色食品,让每个知青勾起思乡的情愫,就会想起妈妈做的美味菜肴,眼泪就会禁不住地流下来;流口水,那就更无须赘笔描述了——正在长身体的知青们俄啊!舌尖上的记忆 - 几何图形的世界 - 几何图形的世界

 

记忆中的小馄饨飘着猪油香,上面覆盖着金色的蛋皮丝儿,婀娜地腾出些热气。当舌尖再次舔过薄如蝉翼的馄饨皮,淡淡的鲜美,让内心也情不自禁地柔软起来了;“生煎馒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半发酵的面粉包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小笼,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不论是哪一种馅,都咸淡适度,包内有大量汤汁,口感极好;无论是吃生煎还吃小笼,上海人都知道三步吃法:一口开天窗(咬个小洞),二口吸完汤(在咬开的小洞中把肉汁吸光),三口全吃光,正宗的生煎和小笼都是可以一口消灭的。还有油爆虾、糖醋小排、响油鳝丝、排骨年糕、面筋百叶汤、麻球、定胜糕、寿桃、鲜肉月饼等等这些传统的上海特色食品,让人记忆深刻念念不忘。简而言之,美味的食品可以让人们甘愿从这个城市的一头穿梭到另一端,生活变得更充实有趣而又活得过瘾。

 

    可如今,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成了主流,粥、豆浆都是吆喝的亮点,那么上海人爱吃的清淡鲜美、热汤热水的中式点心和特色菜肴就只有洋快餐里能找到吗?

 

 

  评论这张
 
阅读(808)| 评论(4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